赓续前史文脉,编写今世篇章。新年代以来,在习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华优秀前史传统文明的传承与开展呈现出新气象、创始了新局面。一个个文明遗产从传统到现代,衔接前史与未来,变成全球知道我国、我国走向国际的生动文明手刺。央视网《联播+》栏目特推出“薪火相传”系列策划,从文明传承中感触中华文脉见识。
24年前,时任福建省省长习在对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建造陈设馆的指示结束,特别叮咛。
“州南有海浩无量,每岁造舟通异域。”泉州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前史的古城,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凭仗兴旺的造船业和商贸业,泉州在宋元时期成为“东方榜首大港”,与全球近百个国家保持着海上交易。
其时,泉州海船选用的水密隔舱技能,不只是我国远洋船只披荆斩棘的要害,也是我国对国际航海技能的重大贡献。欧洲造船界直至18世纪后期才开端使用此技能。
新我国树立后,学术界一向呼吁要树立我国人自己的船模馆,展现古代我国抢先国际的造船技能与绚烂的海洋文明。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承当起了这份重担。上世纪90年代,海交馆安排全国专家学者和经历比较丰富的造船师傅,敞开了国内规划最大的古代木帆船科学恢复工程。通过8年尽力,海交馆完结156种船型仿制,其间不只包含历朝历代各水域闻名舟船,还重现了郑和下西洋船队场景。
其时,这些宝贵的古船仿制模型,急需一个大型陈设馆进行展现。这却让海交馆原馆长王连茂犯了难:“咱们做完了船模,但没钱建陈设馆。”
陈设馆建造或许面对“夭亡”。我们参议后,决定给时任福建省省长习写一份陈述。
习在得知状况后很垂青,当即指示:“福建是我国古代造船中心,泉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福建泉州海交馆筹建古代船只开展史陈设馆是合适的,有特征,有意义,也有根底和门槛。”指示结束,习叮咛赶快构成陈述。
很快,展厅改造与陈设馆所需资金悉数执行到位。2001年2月,古代船只开展史陈设馆开端开工。两个月后,习来到海交馆调查陈设馆建造发展。他站在船模前久久注视,感叹说:“像这种有特征、有意义的项目应该全力支持。”
同年夏天,古代船只开展史陈设馆正式敞开,成为我国首个全面展现海洋大国舟船前史和共同成果的陈设馆。
馆内陈设着各种舟船模型、造船航海技能示例、海外风俗器物和外销陶瓷器。透过展窗,千年前的我国与国际各国不同文明沟通互鉴、互融共生的场景似乎再现眼前——海面上,一艘艘满载瓷器、丝绸、茶叶的福船扬帆远航,一起远道而来装满异域瑰宝的番舶慢慢入港。码头边,船只桅杆树立,货品堆积如山,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商贾、水手摩肩接踵。
2001年11月12日,习掌管举行省长办公会议,研讨“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国际文明遗产计划,赞同树立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列入国际文明遗产名录领导小组。次年,他再赴泉州调研,要求抓住做好国际文明遗产申报作业。
2008年6月,“水密隔舱福船制作技艺”当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2021年7月,“泉州:宋元我国的国际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成功当选《国际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项国际遗产。
万里海疆,见证我国剧变,也向世人诉说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梯航万国的灿烂海洋文明。
2021年“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正式交给,2023年“愿望”号钻采船顺利完结初次试航,本年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敞开商业首航……从木船到邮轮,从以橹作动力到以动力为动能,变的是年代和技能,不变的是我国人锐意进取、披荆斩棘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