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悦榕集团宣布,为庆祝其成立30周年的里程碑时刻,集团英文名称从“Banyan Tree Group”正式变更为“Banyan Group”。
悦榕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施福来(Eddy See)表示,在集团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开创性地进行更名,这不仅是悦榕在酒店行业取得持久成功的证明,也为集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同时表示,此次集团的更名焕新,反映了公司已从单一奢华酒店品牌发展成了如今多元品牌并行的酒店集团。
悦榕在集团旗下酒店进驻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有将近一半的国家或地区都有多个旗下的酒店品牌,其中大部分地区都是快速地增长的旅游目的地。在悦榕集团看来,凭借敏锐的市场洞悉和独特的品牌调性,公司在未来能更好地满足当下旅行者和市场的不断变化。
资料显示,悦榕集团目前在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2个品牌、75家酒店和度假村、超过60家Spa中心与艺品阁,以及14个住宅品牌项目。
更名的同时,悦榕还宣布,2024年,集团计划将在中国、日本、韩国、越南、墨西哥以及柬埔寨等国家迎来19家新开业酒店及住宅项目。
在这份名单中,在中国开业的酒店占了一半以上。包括第一季度开业的苏州狮山悦椿酒店、苏州狮山悦榕庄、东莞松山湖悦榕庄;第三季度开业的腾冲悦椿酒店、阳澄湖悦榕庄、阳澄湖悦柳酒店、仙居悦柳酒店、长春北湖鸿居酒店、珠海横琴鸿居酒店;第四季度开业的大连金石滩悦苑舍。
距离上海交通约2小时的苏州将迎来两处综合体酒店的布局分别为落子狮山的悦榕庄及悦椿酒店,以及进驻阳澄湖的悦榕庄及悦柳酒店;
为何大力布局中国市场?从2023年业绩指标来看,中国市场成为悦榕主要的增长引擎。
得益于文旅市场复苏,2023年悦榕集团取得了突破性的增长,各区域市场指标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中国市场表现优秀。
数据显示,2023年9月,中国市场平均客房收益与去年同期明显地增长49%,与2019年疫情前同店相比增长18%。区域内已开业酒店从2019年的16家扩展到2023年25家酒店,另有14家筹备中酒店计划在3年内开业。在稳健的开业计划与中国境内与境外市场强劲的酒店与住宅需求推动下,未来预计将实现持续性增长。
在回顾2023年度主要业绩指标时,悦榕集团提到了与万科集团达成的回购协议。
悦榕与万科的回购事件,得回溯到去年最后一个月份。在此之前,两者合作已有6年之久。
12月8日晚,悦榕控股在新加坡交易所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其将以4.8亿元人民币买下万科所持的三家子公司悦榕服务(中国)、悦榕酒店管理(中国)和悦榕酒店管理(天津)项目的股权。
至此,悦榕控股拥有了悦榕资产(中国)全部股权,顺利拿下其在中国20余家悦榕系列酒店的管理权。
同时,万科方面也将斥资3000万元买下悦榕资产(中国)(拥有酒店的公司)的股权,以及从悦榕服务(中国)手中买下Chengdu Laguna Property Services Co.的股权。
对此,万科紧急做出回应:酒店业务虽然在核心业务中营收占比较低,但并非主动剥离非核心资产,万科从开发业务转向开发经营服务并重的战略方向始终没变化。
但其实从万科财报看,和其他多元化板块相比,其酒店业务贡献度最低,存在感并不强。
据万科2022年财报显示,公司经营服务业务全口径收入达到512.6亿元,同比增长23.1%,主要来自于物业服务303.2亿元、商业开发与运营业务87.2亿元等业务,酒店与度假业务实现盈利收入2.8亿元,仅占比0.5%。
2022年12月,万科正式公开宣布成立酒店及度假事业部,将原先的冰雪事业部并入其中,成为万科的八大业务板块(BU)之一。
酒店业务不赚钱,再加上“看得见”效益的周期又很长,倒不如出售回收现金流更符合万科眼下的需求。在地产下行期,这样的做法成为很多房企的策略之一。
据亚洲旅宿大数据研究院不完全统计,地产系酒店50强榜单中,至少有10家知名地产集团已经或者正在出售部分酒店资产。
悦榕与万科的 “分手”早在去年7月就有征兆。彼时,悦榕控股创始人何光平谈及悦榕控股与万科的战略联盟时就提及,悦榕控股正考虑重组,向轻资产转型。
因此,这次“分手”,外界解读为,更多是悦榕控股主动拿回管理权,为其轻资产铺路。
在宣布更名的同一天,针对与万科的回购协议,悦榕集团也表示,通过优化战略决策以应对市场动态并提升日常运营效率,进一步巩固集团在酒店行业的重要地位。
可以看得见的是,悦榕集团未来的策略打法,一是向轻资产结构转型;二是如其创始人何广平说的,如果你想在市场上立足,就不能只定位在一个很小的市场里,这样很危险。你需要追求金字塔式的发展。
反过来,对万科来说,未来其也并非不打算做酒店了。截至2022年末,万科酒店与度假业务管理已开业酒店33家。但随着悦榕系列酒店管理权的转让,万科旗下酒店项目虽已大幅缩减,却保留了“瞻云”和“有熊”两个自有酒店品牌,这或许传递着万科后续将继续发力酒店市场的信号。
以万科为代表的房企,在酒店业务的经营策略上,自有品牌的竞争或将是未来的另一个看点:
除了万科的瞻云、有熊,还有绿地的“铂瑞-PRIMUS”、“铂骊-The QUBE”、“Q”品牌;保利集团雅途、N+品牌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