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不同于住宅开发和一般商业地产,其功能复杂,规划设计和工程管理难度高,涉及人文地理、建筑美学、机电装饰等方面。我国高星级酒店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引进,是一个舶来品。行业发展初期,国内经济落后,也因为不懂,只能按照一些国际酒店标准做设计建造,造成投资高大上,而酒店管理公司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各行业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国家也先后四次修订了《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以满足酒店业的发展,最新修订日期是2010年,但其评分标准仍偏重于酒店硬件的投入。我们该总结一下在高星级酒店建设和营运方面出现的问题,特别是酒店工程设计标准更应该值得行业检讨,比如:
1.首先酒店的规模要求大,客房面积大、前厅大、公区大、配套大,建筑面积浪费较多,坪效比差,人员配置规模庞大。现在来看有些配置如鸡肋一般,比如总统套房、行政酒廊、SPA等,这一些地方装修投资大,经营效益差。
2.装修标准高,特别是国际大品牌五星建造标准,由管理公司直接向业主提出单方造价要求及硬性指标,绝对没考虑投资方的承担接受的能力及感受,是因为国际大品牌的酒店管理公司是轻资产输出,进行品牌管理,毫无无投资压力。
3.设计标准没有与时俱进,还是停留在好多年以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认识上,供电设计负荷和空调主机负荷设计常常设计偏大,特别是酒店机电系统配置上比如供电要求全备用,中央空调要求四管制标准、供水要求48小时备用等等,这里有一组对比数据:
我们从上表可以了解到项目之间指标相差较大,说明大部分设计单位在进行系统模块设计时比较保守;虽然现在随着城市的市政保障供应能力日益提高,建筑节能措施推广、主机及水泵效率提高、照明节能灯具采用,使电力负荷和空调负荷下降许多,但我们的设计标准并不进行调整,造成整体设计负荷偏大。
仅从这几方面来看,必然会引起投资大,经营成本高,效率低下。随着国内酒店行业的发展,这些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标准慢慢的变成了行业发展的制约,甚至影响到行业的生存。我们再看一下酒店经营层面,从前几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来看,国内酒店行业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快速地增长,特别是在2005~2010年,仅星级酒店扩容年均12%,其中高端酒店年均17%。但营运能力的提升却无法与酒店数量的增速同步,星级酒店的经营步履蹒跚。在2014年全国星级酒店营运亏损59亿,从2010-2013年,酒店年度平均资本化率分别为:4.00,3.97,3.11,1.59。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投资高星级酒店的回报年限从25年,在四年中崩塌式的下降到62年。从这个方面来看,经济发展形势倒逼酒店行业的设计标准修订、规划设计、建造管理和经营管理上的水准的提升,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管理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使我们有能力从经营层面提取大数据以指导工程规划设计,以项目生命周期“总成本领先”的理念来指导酒店建设与经营管理,才能提高酒店经营效益和投资收益;从我国目前酒店行业建设管理现在的状况来看,是有条件进行行业大数据的构建工作,特别是通过全国酒店工程管理专委会的平台,把全国酒店工程建设及经营数据来进行整理统计,修订编制一套新的适用的酒店建设标准,并逐渐完备,促进行业形成适合中国的独特建设管理模式,在酒店工程建设中得到切实的应用。